在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,其自身可产生乙烯类物质,促进果实转色和红熟。基于这一生理机制,人工施用外源乙烯利已成为辣椒生产中常用的催熟措施之一。
在实际应用中,一般建议在干制辣椒植株生长后期,当植株上约三分之二的果实已基本成熟时,使用浓度为1000~2000毫克/升的乙烯利溶液对植株进行均匀喷洒。处理后约4~6天,果实可基本完成转红。催熟效果与温度密切相关:温度较高时,红熟进程加快;温度较低时,则成熟速度延缓。需特别注意,若环境温度低于15℃,乙烯利的催红作用将显著减弱甚至无法发挥效果。
值得注意的是,乙烯利的使用时机与浓度控制十分关键。过早施用不仅会延缓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,导致果形变小,还可能造成减产。另一方面,如浓度过高,则易引发叶片黄化与脱落,影响植株健康。因此,在实际操作中应准确把握施用时期、严格控制药剂浓度,并选择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作业。
此外,辣椒的光呼吸作用随光照增强和温度升高而加剧,该过程会消耗部分光合产物。研究表明,通过施用光呼吸抑制剂,可有效抑制光呼吸强度,减少养分无效消耗,从而为提高辣椒产量提供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。